热钱汹涌流入A股不涨反跌 或待合适介入时机

2013年04月18日 07:08  金融时报 

  有一个现象颇令近期A股投资者困惑:“热钱”持续流入,股市却在跌跌不休。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3.44万亿美元,高于2012年末3.31万亿美元,也高于市场预期的3.36万亿美元,表明今年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热钱”流入快于去年。然而,“热钱”的加速流入并未阻断A股下跌步伐。2月18日至4月17日,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达11.4%。

  “热钱”流向了哪里?

  A股市场?显然不是,下跌说明了一切;楼市?虽然今年来楼市火爆,仍有不少游资游走于房地产市场,但“国五条”的出台以及各地落实细则的随即跟进,已使炒楼难度大大增加。

  或许,“3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4.22万亿元,较上月多增3.4万亿元,创单月量增最大纪录”,多少给出了答案。

  虽然生成3月4.22万亿元新增存款的主要渠道包括:贷款、类贷款渠道存款创造、“消失的存款”的回揽,但外汇占款同样是支撑存款增加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我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2954.26亿元,虽然较1月新增外汇占款6836.59亿元大幅回落,但前两个月新增外汇占款近万亿元,月均增量49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4946亿元的外汇占款增量。同时,有人根据外贸余额和人民币升值幅度估算,3月新增外汇占款仍有望达到2000亿元左右,增速之快非常罕见。而外汇占款,通常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内企业和居民将资产从外币转换为人民币,以及外围流动性宽松格局下资本流入有关。

  “热钱”为何宁愿变成存款,也不愿进入价值并未高估的A股市场?一方面,最近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实际利率水平高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热钱”变成存款仍有套利机会;另一方面,“热钱”并非不觊觎A股市场的赚钱机会,也并非不想对A股股票进行“资产重估”,只是在等待合适的介入时机。

  “热钱”在等什么呢?

  宏观上看,“热钱”在等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中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究竟会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一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时所说,“一季度已经过去了,对于一季度的形势,国务院很快要做全面评判,不仅要评判当前情况而且要分析走势。”中央会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又将怎样评判未来走势,还会出台怎样兼顾当前和长远的经济政策,相信不久将有结论。

  中观上看,“热钱”也在等待自去年10月A股IPO进入实质性暂停后,监管部门何时重启IPO。有传闻称,IPO将于5月开闸,并与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同步配套推出。但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已明确表示,近期证监会未就相关话题接受媒体采访。虽如此,人们还是对IPO重启在即忧心忡忡。尽管理论上IPO重启不会影响股市中长期走势,但不可否认,一旦重启,A股短期走势将面临考验。假如IPO重启带来股市下跌,或许这就是“热钱”等待的空头陷阱和入市良机。

  微观上看,“热钱”同样在等待正在陆续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报,看季报究竟会向人们呈现怎样的经营状况,并以此判断投资标的的价值和风险。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不利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企业的业绩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3月份我国对外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一举改变了去年2月份以来保持的贸易顺差局面。

  关于“热钱”与A股的走势,有人认为其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如果“热钱”流入过多,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央行会加大货币收缩力度以回笼资金。比如伴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今年来,央行弃逆回购而用正回购,通过不断增加操作量的方式,持续回收流动性。

  不过,不管怎么说,经过近两个月的持续下跌,目前A股已跌至上证指数200天线一带,且成交量持续萎缩,短期继续做空的动能已显不足。在“热钱”对A股市场虎视眈眈之际,无论“热钱”流入跟股指涨跌有无关系,投资者都不宜继续盲目看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海军在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巡航钓鱼岛
  • 体育英超-切尔西3-0 范佩西越位扳平曼联2-2
  • 娱乐王学兵前妻孙宁怀孕 与小5岁男友同居
  • 财经京沈高铁环评黑幕:同意问卷就发礼品
  • 科技兰亭集势拟纽交所IPO 赴美上市破冰之旅
  • 博客新疆特大沙尘暴(图) 中毒女生朱令近况
  • 读书前苏联劳改营历史全揭秘:古拉格
  • 教育留学生母亲:从未想过恐怖袭击会那么近
  • 育儿奶奶给孙子喷敌敌畏驱虫致其中毒(图)
  • 张明:躲不开的实际汇率升值
  • 陶冬:去年的经济政策基本失败
  • 李罗力:国五条错在哪里
  • 孙立坚:中国为何要关注资产的安全性
  • 洪平凡: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展望
  • 水皮:黄金的黄金时代两年前已结束
  • 马光远:他们为什么看空中国经济
  • 冉学东:全球进入信用通缩的时代
  • 徐斌:城镇化就是一轮信用扩张长周期
  • 陈虎:地方版国五条为何避重就轻